閱讀 485 次 彰顯國家實力中國青年總工程師講中國建造
編者按:從彰顯國家實力到保障民生,從大國重器到城市地標,從鋪路建橋到港灣建設,這些體現著國家品牌與實力、承載著榮耀與使命的大大小小工程,無一不躍動著中國建筑行業的總工程師們堅毅的身影。
他們以專業專注的初心、立品如山的匠心、精耕細作的恒心,締造了一系列世界級的精品工程。
他們是國際文化的交流者、大國重器的建設者、民生事業的主力軍、急險工程的先驅者、城市更新的保障者,他們以“中國建造”為國家發展貢獻“總工的力量”。
他們參與建造的每一項精品工程,都不愧是一張張立體的“中國名片”,體現著我國的經濟和工業化水平、科技創新能力、國人的審美情趣、國家的文化傳統。
新華網聯合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總工程師工作委員會,推出主題為“總工程師講述中國建造”的系列訪談欄目,邀請中國建筑行業的杰出總工程師,為我們講述他們眼中的“中國建造”,為我們詮釋“中國建造”中人的力量,為我們展現“中國建造”的高質量、高科技、高水平,讓我們以這種形式向總工程師致敬,感謝他們為“中國建造”一如既往的付出與奉獻。
五四青年節之際,新華網記者采訪了五位優秀的青年總工程師,為我們講述他們致力于中國建造的奮斗故事,展現青年總工們勇于拼搏的靚麗風采。
青年有我,致敬奮斗。青年總工程師們,正以躍動的青春,奔赴萬丈理想,以滿腔的熱血,鑄就時代榮光。中國建造,正是因為有了青年總工程師們的專業技術與不息奮斗,才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攀登前所未見的高度,探索前所未知的深度。
金睿,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首屆浙江工匠、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崗位能手、杭州市青年科技獎、浙江省建設投資集團副總工程師,主持完成特大型鐵路綜合交通樞紐結構施工關鍵技術、省標《智慧工地評價標準》、基于BIM和機器人的H形鋼智能自動化生產線關鍵技術等成果,擔任杭州火車東站站房、杭州廣電中心一期等項目總工程師,獲詹天佑獎2項、魯班獎1項、國優1項。
金睿:無限挑戰“自我” 勇于擔當“有我”
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建筑行業從業人員眾多。崗位工作與協同方式、生產組織與管控模式、產業結構與運行規則都需要數字技術賦能升級。他認為,中國建造,不管從建筑業角度,還是從建筑從業人員角度,都將融入數字中國建設進程,在數字中國大環境中實現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一體化推進格局。
“建筑業作為傳統產業,應當積極把握數字時代契機,從建筑實體數字化、建造過程數字化、建筑產業數字化三個層次,著眼崗位工作、管理流程、決策分析、業務資源四個方面實施數字化改造提升,不斷推進行業轉型發展。” 金睿表示。
“我的職業生涯中,有項目基層工作,有企業管理工作,有科技研發工作。每個工作時期都曾遇到過很多困難和挑戰。總結起來最大的挑戰應該是‘自我’。本職工作要做好,這是‘自我的責任’;同樣的工作,每次要比上次好,這是‘自我的進取’。我正是在應對‘自我’的挑戰中一路成長起來的。” 金睿堅毅地講,“工作以來,我一直在技術人員隊伍中成長。我認為青年總工程師最重要的責任與擔當應該是‘有我’。要有面對問題挺身而出、舍我其誰、迎難而上的勇氣,越是復雜疑難的問題,越能磨練心智、提升能力,培養多方位綜合素質。”
“作為建筑人,面對一批批標志性重大工程的拔地而起,無比興奮。特別是每次經過自己參與建設的項目時,都非常自豪。” 金睿動情地稱。展望未來,他認為中國建造將融入更多科技、綠色、數字內容,為社會奉獻更高品質的“好房子”,作為青年工程師,應該挺膺擔當,肩負起時代賦予的責任與使命!
王開強,工學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中國建筑科技研發序列專家,中國建筑先進技術研究院黨總支書記、院長,湖北省“荊楚工匠”,中建集團“中國建筑工匠”,湖北省勞動模范;主持完成北京中信大廈(北京“中國尊”)、宜昌伍家崗長江大橋、武漢大東湖深隧、川藏鐵路(某標段)等重大項目的科研攻關。
王開強:時刻保持“爭先”姿態 擦亮中國建造影響力
中國建筑先進技術研究院作為中建三局科技創新工作的核心平臺,一直積極擁抱數字化轉型。促進建筑業數字化轉型發展,他認為要加強數字化應用技術研究,形成示范效應;加強數字化應用配套工藝研究,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一直以來,我們專注科技創新,自主研發了以‘空中造樓機’‘零海拔屋’為代表的系列化創新成果,但是企業、行業、時代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系統化開展科技創新,撬動新的領域,拓展新的產業。” 他表示,“如何建立體系化的科技創新模式,產出高附加值的科技創新產品,進一步培育、孵化高水平的科技創新產業,是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
他認為,青年總工程師最重要的責任與擔當,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要銳意進取、敢想敢為。青年工程師們要時刻保持主動學習和獨立思考,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價值導向,要緊密抓住當今時代機遇,突破思維慣性,不斷提高自身研發能力,不斷破解行業難題,不斷提升行業科技創新水平;二是要秉持工匠精神。青年工程師們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耐得住寂寞,幾十年如一日為目標努力拼搏,不斷展現出身先士卒、攻堅克難的精神風貌,不斷在解決行業痛點、難點問題上下功夫、出成效;三是要厚植家國情懷。國家和人民對科技創新工作滿懷期望,我們要提升對科技創新工作重要性、緊迫性的認知,時刻保持“爭先”姿態,堅定信心、胸懷家國。
“作為技術研發人員,十幾年來,見證了我國建筑業的快速發展,也深切感受到科技創新工作為建筑業的高質量發展和轉型注入了新的動力。我們要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全心全意投入到中國建造科技創新事業的大潮當中,勇于擔當、銳意進取、敢于突破,踐行創新驅動戰略,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發展。”他堅信,隨著多領域融合創新的不斷深入,中國建造必將以綠色化的理念、智能化的技術、信息化的管理貫穿建造全過程,實現中國建造技術水平、建筑品質、發展生態的全面升級,進一步擦亮中國建造在全球的品牌影響力。
代小強,四川省學術學科帶頭人、中國五冶集團總工,主持完成成都大魔方演藝中心、柳州保利國際中心、大運會體育公園等十數項大型項目工程建造工作。
代小強:通過理念創新和技術創新 推動美麗中國建設
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中國建造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代小強認為,數字化中國建設將為中國建造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并呼吁建筑業企業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做好戰略規劃,將數字化轉型納入企業發展的戰略層面。
在談到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對建筑行業的影響時,他表示,工程建設行業更應抓住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新機遇,將現代建筑技術與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用于解決本行業的具體問題。
他認為,青年總工程師需要具備不斷學習的能力、與時俱進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勇于擔當,以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和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為己任。同時,還要以開放的心態加強對外合作,通過對外合作共同解決行業甚至跨行業的問題,推動行業進步。
他呼吁,中國建造在未來應更加關注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把提升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工作效果的重要考量,通過理念創新和技術創新推動美麗中國建設,不斷促進人與建筑、人與城市、人與自然的和諧。
文江濤,中建三局第一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主持完成騰訊北京總部大樓、國家行政學院等重大項目
文江濤:要勇挑重擔敢擔當 為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數字化建設改變傳統建筑業已是大勢所趨。他認為,建筑業應充分考慮信息技術的協同應用和集成化創新,充分考慮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從項目全生命周期、全鏈條數字化協同等方面著手,賦能建筑工業化。同時應充分考慮數字應用場景,站在前端協同設計、智慧工地、智能運維、低碳建造、低成本建造等方面,引領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的項目提質增效。
在談及個人的職業生涯中,遇到最大的挑戰時,文江濤稱:“從項目總工到項目經理、到分公司總工程師,再到公司總工程師,每次的崗位調整都面臨新的未知領域。這就要求我們堅定信念,始終保持一顆不斷探索的求知心,保持嚴謹的做事風格,每一項工作無論大小,都要嚴格按要求去執行。每一次的崗位調動,不僅僅是工作的轉型,也是深度融合各崗位業務的需求,更是我職業生涯中的新機遇、新挑戰。”
他認為,青年總工程師最重要的責任和擔當在于勇于承擔、無畏艱險。隨著國家大基建的蓬勃發展,我國建造的不斷迭代創新,施工項目面臨越來越多的艱險和困境,我們必須要勇挑重擔敢擔當,時刻謹記攻堅克難的精神,才能一次又一次的攻克技術難題,為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山有脊梁而巍峨,國有青年而屹立”,這應是青年總工程師一生的寫照和奮斗方向。
李太勝,北京中鐵建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先后完成京滬高鐵昆山南站、蘇州北站、東航技術應用研發中心、海州灣國際會議中心等項目建設,項目曾獲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獎、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李太勝:要有責任與擔當 始終保持對新技術、新領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在談到建造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發展時,李太勝稱,首先要建立專門的數字化轉型團隊,制定、推進數字化轉型計劃和實施方案,通過引入BIM、VR、AR等數字化技術和工具,推進建造業數字化建設;其次要建立數字化標準,規范數字化建造的各個環節,提高建造效率和質量;建立數字化培訓體系,提高建造業從業人員的數字化技能和素養,從根本上推動數字化轉型。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每一個項目中新技術的應用或是老技術的升級和改進,對我而言都是一次挑戰。我認為青年一代應爭做先鋒、敢于挑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作為青年總工程師的我們要有責任,有擔當,帶領團隊高效完成項目,始終保持對新技術、新領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完善自身的技術體系,為青年職工‘打樣’帶頭。”李太勝強調,關注青年業務能力的同時,也要關心、關注青年成長成才,激發青年潛力,提升青年技能本領,做好技術團隊的可持續性發展。
多年來,我國的建造業一向以建造數量和建造速度聞名于世。他認為,中國建造在未來走向高精尖工程的道路上,要繼續推動建筑業數字化轉型,提高建筑生產效率和質量,實現建筑設計、施工、運營全過程的數字化管理,鼓勵建筑業綠色發展,提高建筑節能環保水平,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降低建筑成本和能耗。
原文標題:青春中國|青年總工程師講中國建造
來源作者:新華網
特別提示:本信息來自網絡,如有著作版權及知識產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