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4334 次 論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管理
論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管理
段渭鋒(陜西建工集團第四建筑工程公司 714000 渭南)
“靠質量樹信譽,靠信譽拓市場,靠市場增效益,靠效益求發展”這一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生命鏈,已被建筑施工企業在激烈的市場角逐中更加深刻的認識到。把質量視為企業的生命,把名優工程當作市場競爭的法寶,把質量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已被多數建筑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們所認同,走質量效益型道路的經營戰略已被廣泛采用,從這一意義上講,建筑市場的競爭已轉化為工程質量的競爭,而施工是形成工程項目實體的過程,也是決定最終產品質量的關鍵階段,要提高工程項目的質量,就必須狠抓施工階段的質量管理。
一、項目施工過程質量管理的重要性
工程項目施工涉及面廣,點多,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影響質量的因素很多,如設計、材料、機械、氣象、施工工藝、操作方法、技術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響著工程項目的施工質量;而且工程項目位置固定、體積大,不同項目地點不同,不像工業生產有固定的流水線、規范化生產工藝及檢測技術、成套的生產設備和穩定的生產條件,因此影響施工項目質量的因素多,容易產生質量問題。如使用材料的微小差異、操作的微小變化、都會產生質量變異,造成質量事故。工程項目建成后,如發現質量問題又不可能象一些工業產品那樣拆卸、解體、更換配件,更不能實行“包換”或“退款”,因此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管理,就顯得極其重要。
二、培訓、優選施工人員,奠定質量管理基礎
工程質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參加工程項目施工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操作人員共同作用,他們是形成工程質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抓質量,首先要抓人員的質量,要有一支高素質的施工隊伍。
1、組建優秀的管理組織
優秀的管理人員是從基層一步步實干而走出來的有經驗的善于接受新鮮事物的德才兼備的年輕管理者。建立一個精兵強將的管理班子,是每一個建設單位營造更高利潤、打造和完善健康發展路徑的基礎。
2、努力提高施工人員的質量意識。按照全面質量管理的觀點,施工人員應當樹立五大觀念:質量第一的觀念、預控為主的觀念、為用戶服務的觀念、用數據說話的觀念以及社會效益、企業效益(質量、成本、工期相結合)的綜合效益觀念。
3、加強施工人員的技術素質。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應有較強的質量規劃、目標管理、施工組織和技術指導、質量檢查的能力;生產人員應有精湛的技術技能、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嚴格執行質量標準和操作規程的法制觀念;服務人員則應做好技術和生活服務,以出色的工作質量,間接地保證工程質量。提高人的素質,靠質量教育、靠精神和物質激勵的有機結合,靠培訓和優選。
三、嚴格控制建材、建筑構配件和設備質量,打好工程建設物質基礎
國家《建筑法》明確指出:“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構配件、設備……,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產品質量標準”。因此,要把住“四關”,即采購關、檢測關、運輸保險關和使用關。
1、當前,在物資供應處于買方市場的環境下,各種銷售名目繁多,因此,把好采購關尤為重要。首先,優選采購人員,提高他們的政治素質和質量鑒定水平。挑選那些有一定專業知識,忠于事業、守信用的采購人員。其次,廣泛掌握信息,優選供貨方。掌握質量、價格、供貨能力的信息,選擇國家認證許可、有一定技術和資金保證的供貨廠家,選購有產品合格證,有社會信譽的產品,這樣既可控制材料質量,又可降低材料成本。
2、針對建材市場產品質量混雜情況,還要對建材、構配件和設備實行施工全過程的質量監控。施工項目所有主材嚴格按設計要求,應有符合規范要求的質保書,對進場材料,除按規定進行必要的檢測外,質保書項目不全的產品,應進行分析、檢測、鑒定。不合要求的不得使用,并且追蹤其出處。嚴格執行建材檢測的見證取樣送檢制度,以確保檢測報告的真實性。
四、工程施工現場的質量管理
1、現場跟蹤檢查是工程質量管理的最實用辦法。工程質量的許多問題,都是通過現場跟蹤檢查而發現的。要做好現場檢查,質量 管理人員就 一定要腿勤、眼勤、手勤。腿勤就是要勤跑工地,眼勤就是要勤觀察,手勤就是要勤記錄。 要在施工現場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質量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中,減少經濟損失。質量管理人員要在施工現場督促施工人員按規范施工,并在現場給工人做正確操作的示范,隨時抽查一些項目,遇到質量難題,要同施工人員一起研究,查明情況,及時解決。深入細致地把現場工作做好。
2、加強進場材料的質量控制。建設用大宗主要材料提倡統一公開招標由建設單位統一購進、多方驗收的做法,減少材料在使用前的多余環節。
3、嚴把分部分項工程的驗收關。分部分項工程的驗收是現場工程質量把關的最后一個關鍵環節,特別是主要隱蔽項目,按程序及行業要求進行,切實做到上道工序達不到要求下道工序不開工的控制原則。
4、合理安排工序順序,文明施工,減少污染。各工序實行流水作業。每道工序施工完,不給下道工序留有尾巴,施工現場始終保持工完、料盡、場清,同時應把安全生產作為文明施工的一個重要內容來抓,建立安全組織,在施工現場重要場所、重要部位設置安全標語、警示標牌,配備必要的消防器材。
五、推行科技進步,以新技術、新工藝保證高質量。
施工質量控制,與技術因素息息相關。技術因素除了人員的技術素質外,還包括裝備、信息、檢驗和檢測技術等。建筑技術政策中指出,建筑施工技術是綜合性的應用技術,其發展應圍繞建筑產品,開發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機具,達到提高工程質量、縮短工期、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提高綜合效益的目的。這句話闡明了新技術、新工藝和質量的關系。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體現在施工生產活動的全過程。技術進步的作用,最終體現在產品質量上。為了工程質量,應重視新技術、新工藝的先進性、適用性。在施工的全過程,要建立符合技術要求的工藝流程、質量標準、操作規程、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不斷地改進和提高施工技術和工藝水平,確保工程質量。
六、全面提高管理水平,確保施工質量控制
1、“管理也是生產力”,管理因素在質量控制中舉足輕重。建筑工程項目應建立嚴密的質量保證體系和質量責任制,明確各自責任。施工過程的各個環節要嚴格控制,各分部、分項工程均要全面實施到位管理。在實施全過程管理中首先要根據施工隊伍自身情況和工程的特點及質量通病,確定質量目標。再結合質量目標編寫施工組織設計,制定具體的質量保證計劃,明確實施內容、方法和效果。
2、在實施質量計劃中加強質量檢查,其結果要定量分析,得出結論。“經驗”則加以總結并轉化成今后保證質量的“標準”和“制度”,形成新的質保措施;“問題”則要作為以后質量管理的預控目標。質量控制目標是質量控制預期應達到的結果,以及應達到的程度和水平,在進行質量控制時實施目標管理可以激發施工人員質量控制積極性、主動性,使關鍵問題迅速得到解決。
3、質量控制的目標管理應抓住目標制定,目標展開和目標實現三個環節。施工質量目標的制訂,應根據企業的質量目標及控制中沒有解決的問題、沒有經驗的新施工產品、以及用戶的意見和特殊的要求等,其中同類工程質量通病是最主要的質量控制目標;目標展開就是目標的分解與落實;目標的實施,中心環節是落實目標責任和實施目標責任。各專業、各工序都應以質量控制為中心進行全方位管理,從各個側面發揮對工程質量的保證作用。從而使工程質量控制目標得以實現。
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管理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涉及企業管理的各層次和施工現場的每一個操作人員,再加上建筑產品生產周期長、外界影響因素多等特點,決定了質量管理的難度大。因此,施工企業必須運用現代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按照IS09000國際質量管理標準建立自己的質量體系并保持有效運行,覆蓋所有施工項目和每個項目施工的全過程,這樣才能保證企業質量水平不斷提高,在市場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建筑工程質量管理》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5
2.《對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分析>>科技信息, 2009
3.程監理質量控制》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1
(本文來源:陜西省土木建筑學會 文徑網絡:呂琳琳 尹維維 編輯 文徑 審核)
上一篇: 淺談對商品混凝土企業的管理 |
下一篇: 論監理工作中制定安全監理計劃并實施的必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