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613 次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牽頭完成復雜工況下移動焊接機器人技術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牽頭完成復雜工況下移動焊接機器人關鍵技術及應用
近日,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牽頭完成的“復雜工況下移動焊接機器人關鍵技術及應用”科技成果評價會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評價鑒定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技術難度大、創新性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同意通過鑒定。
科技成果鑒定(評審、驗收)是指有關協會、學會及第三方機構聘請同行專家,按照規定的形式和程序,對科技成果的質量、水平、實用價值、完成合同情況等進行審查和評價,并做出相應的結論。科技成果鑒定對正確判別科技成果的質量和水平、促進科技成果的完善和提高、筑牢創新驅動發展的科技基礎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校長羅學科教授出席會議并講話,評價鑒定會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馬敬坤處長主持,北京石油化工學院、上海市機械施工集團有限公司、中鐵寶橋集團有限公司、天津大學等成果完成單位的代表參加了會議。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副校長靳海波教授、副校長王偉教授、光機電裝備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骨干教師、科學技術處副處長劉強等列席會議。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監事長宋天虎教授、浙江大學譚建榮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單忠德院士、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總工杜兵研究員、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南方中心總工龍偉民研究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工程學院再制造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朱勝教授、北京工業大學科學技術發展院常務副院長陳樹君教授、中國工程建設焊接協會常務副會長劉景鳳教授、長江精工鋼結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顧問總工戴為志教授等9位焊接和機械領域資深專家擔任鑒定委員會委員,宋天虎教授擔任專家組組長。
根據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和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的科技成果評價鑒定工作流程,評價鑒定組聽取了學校機械工程學院薛龍教授的工作和技術報告,觀看了項目成果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港珠澳大橋等國家重點工程應用視頻,最終予以通過。
羅學科代表學校感謝鑒定委員會各位專家對學校科研工作的幫扶指導,特別是對薛龍教授團隊科研工作的充分肯定,對專家組所提的意見和建議虛心接受;他希望項目參研單位對學校科技工作給予更多的支持和幫助,并邀請各位專家到學校指導工作。
項目團隊在國家“863”、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04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系列國家級省部級項目持續支持下,歷經20余年攻關,突破復雜工況下移動焊接機器人的關鍵技術,取得系列創新成果。成果涉及核電新能源裝備、軌道交通、建筑鋼結構、海洋工程等行業領域,成功應用于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國家體育場(“鳥巢”)、港珠澳大橋、上海中心大廈等國家重點工程和核電AP1000環式隔板堆焊、巴基斯坦卡拉奇核電站乏池焊接、盾構機關鍵部件焊接等重點項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支撐了大規模產業發展,部分成果打破了國際技術壟斷,解決了國家重點領域的“卡脖子”難題。
薛龍,教授。曾擔任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機電教研室主任、機電系主任等。榮獲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師、首都教育先鋒科技創新個人等榮譽稱號。研究方向為包裝機器人、無導軌焊接機器人、特種環境焊接機器人技術、焊接機器人專機產品開發等。
原文標題:強!北京這一高校科技成果通過鑒定:總體國際先進,部分技術國際領先!
來源作者:北京石油化工學院
特別提示:本信息來自網絡,如有著作版權及知識產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