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4208 次 精挑細選部分榮獲2019年度A+建筑獎優秀項目展示
精挑細選部分榮獲2019年度A+建筑獎優秀項目展示
每一年A+建筑獎都會獎勵那些為我們探索世界開辟新道路的建筑師。通過注入全新色彩、形式以及配套設施的方式改變建筑的環境并給予他們全新的生命,而我們也有幸能夠看到這個奇妙的過程。今年的獲獎項目中涌現出一批和事務所,archiworld精心挑選了幾個項目分享給大家。
煤場改造 | Coal Drops Yard
Heatherwick Studio
這塊場地原是一個煤場,歷經歲月的洗滌,原本華麗的鑄鐵和磚結構遭到部分的侵蝕,繼而被廢置。2014年,Heatherwick Studio受到委托,開始對破舊的卸煤廠進行全面的改造。
“由于場地的特殊性,卸煤場項目對我們設計工作者有很大的吸引力,這兩座磚材料,有立柱空中走廊結構,扁長型的建筑就像被分開成一定角度的巨型Kit Kat巧克力餅干,傳統零售空間落地的想法在這里并不適用,這賦予了項目激動人心的新的可能;而我們的改造就是在它原有結構特點下,把它轉換成一個在倫敦多元豐富的新地標”。
---Thomas Heatherwick
從工業建筑變身商業建筑,最重要的是要考慮公共空間和社交場所的設計。
改造擴展了兩棟建筑的人字形屋頂,讓它們在空中交匯。這個懸空的流線型屋頂由一個全新的、高科技的獨立式結構作為支撐,從而能與原有的建筑結構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全新的懸空層,以及它下方的室外空間,作為整個場地的焦點區域。另外,還設計了流動型的動線,將兩個高架橋和它們之間的庭院連接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這個項目通過天橋連接工程和曲線狀屋頂延伸設計,來創造出這個未來商場的新核心,同時建筑有了地標感。
云在亭 | Swirling Cloud
素樸建筑工作室
項目位于北京林業大學校園內的一片小樹林中,為2018年的“竹境·花園節”建造活動設計。竹亭名為“云在亭”,取自大風起兮云飛揚,風起云揚之意。
項目將原竹建構與現代建筑技術結合,嘗試先有概念方案,再利用數字化工具逆向生成結構整體及指導施工的設計方法。
“云在亭”占地約120平方米,竹材作為植物中最適合用于結構的材料之一。屋面兼顧防雨遮陽和引入陽光的需求。
考慮到局部曲形屋面的近人感受,采用了竹瓦和有機玻璃板,竹瓦下方覆蓋防水卷材及葦席。
中心圓錐筒既作為結構支持,又結合日光和照明,為竹亭夜間使用提供燈光。
靈活的設計條件,加上竹材適宜彎曲加工的特性,“云在亭”提供了一種自由、輕松同時又具有張力的形態設計的可能性,與校園環境和花園節的氛圍契合。
Bosjes教堂 | Bosjes Chapel
Steyn Studio
項目位于南非葡萄園內,以周邊山脈的輪廓為出發點,呼應 Western Cape 村莊的歷史古跡 Cape Dutch 的三角墻。
高低起伏的白色屋頂是Bosjes Chapel最引人注目的特點,呼應著四周延綿不斷的開普敦山巒。
屋頂由一個纖薄混凝土的外殼構成,獨自承重,每個波形輪廓正好連著地面,高低落差的急遽,波浪板的蜿蜒,是這棟建筑最核心的設計。在每個波浪型屋頂的頂端,窗口的中央連著十字架裝飾的外墻。
整棟建筑呈現出翅膀展翅翱翔的樣子,建筑師在一篇采訪中透露是從圣經經文中獲得了靈感:“上帝啊,你永遠的愛是多么無價!人們得以在你的翅膀陰影下避難!”是不忘宗教信仰層面的回溯和展現。
在屋頂的高低起伏之間,裝飾著透明的玻璃落地窗。而在建筑物的四個角落,兩片玻璃的交界處,Steyn Studio用了橫豎交疊的木頭,做出十字的標志。
室內,采用簡單的矩形平面,創建了寬敞且開放的裝配空間。高度拋光的水磨石地板從內部反射光。起伏式的白色天花板投射出一系列陰影,隨著光線的變化,整天都像在“跳舞”。這種合適的材料為葡萄園及遠山的景觀創造了一個中性的過渡。
V&A博物館鄧迪分館 | V&A Dundee
KENGO KUMA
在蘇格蘭,由隈研吾建筑師事務所設計的新鄧迪分館博物館讓人聯想到了蘇格蘭的懸崖。這座由混凝土和玻璃構成的建筑從蘇格蘭的懸崖峭壁中探入鄧迪河,這是除倫敦外,世界上第一座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作為鄧迪博物館分館的標志性元素,該項目的立面是由2500塊預制混凝土板組成的長面板構成,由石材骨料、水泥和加固網組成。這些預制混凝土板懸掛在復雜的彎曲墻壁上。
立面采用鋼筋混凝土和鋼結構的混合框架支撐系統。在中心150毫米的范圍設置了加固,并減少了由于坡度和角度而彎曲的墻壁。
000住宅 | House 3000
Rebelo de Andrade
項目位于位於 Herdade da Considerada 區域,Herdade da Considerada 是一片500公頃種植著軟木橡樹和傘狀松樹的干旱土地,由此產生的景觀在各個方向看都是一致的。
這樣的自然環境下很容易讓人迷路,建筑師由此引發了這樣的設計理念,將住宅設計成醒目的紅色,基本的形體,來作為叢林里的“路標”,以作為與景觀互補的建筑。
房屋本身和農場建筑的設計旨在最大限度地縮短建筑時間和成本,并保證能源可持續性。太陽能電池板和集熱器產生的能量超過房屋消耗的能量,還能簡單快速的分解能量,以減少過度消耗,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概念。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 National Kaohsiung Center for the Arts
Mecanoo
文化中心占地35英畝,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屋檐文化表演類建筑。
設計的靈感來源于當地的榕樹及其造型獨特的樹冠,連續的屋頂和墻面共同形成一個巨大而起伏的結構,將建筑內的各種功能連接起來。
弧形的鋼結構是在當地與荷蘭造船廠的合作下制作而成。位于屋頂下方的榕樹廣場是一個寬闊且受到蔭蔽的公共空間,市民們可以隨時在這里漫步,或在人行道和休閑空間練習太極拳或進行街頭表演。
一座露天的劇場如鳥巢般鑲嵌在文化中心的屋頂上,其弧線形的結構一直連接至地面,使圍繞在其周圍的公園變成天然的舞臺。
設計充分考慮了當地的亞熱帶氣候,開放式的結構能夠讓微風自由地穿過榕樹廣場。室內和室外空間的無縫銜接為正式和非正式的表演活動提供了交織和互動的機會。
Little Shelter酒店 | Little Shelter Hotel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Little Shelter酒店位于清邁,古老的城市景觀和充滿鄉土氣息的建筑特征通過帶有斜屋頂的木結構凸顯出來。酒店屋頂的形狀參考并致敬了當地的傳統建筑,以不對稱的形式與周圍的樹冠自然地融為一體。屋頂的西側敞開于戶外,形成一個屋頂平臺,可供客人們在日落時欣賞河流全景。
設計通過使用傳統木瓦來延續當地建筑的特征。這種有趣的材料系統已經經歷了數百年的發展。小尺寸的木瓦單元像魚鱗般排列成一塊密不透水的建筑平面。
在該項目中,建筑師試圖將新的材料融入這一系統,以創造出富有現代感、同時又根植于傳統的建筑表面。
建筑的屋頂和側墻均使用了木瓦。在朝向河流的一側,聚碳酸酯版被切割成與木瓦相同的尺寸,構建出一個半透明的立面。
入口立面的頂部采用了實木的瓦片,這些木瓦從上方“灑落”下來,逐漸與聚碳酸酯表面融為一體。雖然二者看似連接在一起,但實際上這種連續的半透明表面是通過特殊的半透明螺柱和透明螺釘而實現的。
隨著陽光照射在不同的材料上,建筑的立面將變得閃閃發光。透過立面的光線在不同的時間營造出不同的室內氛圍。
以上信息由CCRRN文徑網絡設計整理
原標題:2019A+建筑獎獲獎名單公布
本文來源:世界之旅網 文徑網絡數據中心:劉紅娟 尹維維 編輯 劉真 方俊 審核
特別提示:本信息來自網絡,如有版權及知識產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