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3617 次 建筑文化建設與傳播夏季工作營培訓活動開始報名
建筑文化建設與傳播夏季工作營培訓活動開始報名
一、活動背景
隨著中國建筑創作與實踐的繁榮發展,越來越多優秀的中國建筑和建筑師得到國際建筑界的關注和認可。而另一方面,與建筑創作相輔相成的建筑評論,在中國卻遠落后于建筑實踐的發展。通過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分析、詮釋和傳播建筑作品,全面呈現當代中國建筑圖景,可以促進中國建筑創作長足發展,樹立中國建筑文化自信。
二、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中國建筑學會、中國建筑學會科技培訓中心
承辦單位: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傳媒學術委員會
三、工作營內容
建筑文化建設與傳播夏季工作營包含專家講座、現場參觀、模擬策展、討論等環節。
四、專家講座
空間的心學
講座嘉賓:姜珺
研究型設計師、文獻編輯、獨立策展人和評論人
原《城市中國》雜志創刊主編(2005-2010)
莫斯科Strelka建筑設計與媒體學院課題導師(2010-2011)
第14屆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中國館總策展人(2014)
文本與空間敘事
講座嘉賓:蘇丹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館長
城市策展+策展城市
講座嘉賓:張宇星
深圳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研究員(本原設計中心副主任)
趣城工作室(ARCity Office)創始人/主持設計師
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UABB)發起人,UABB學術委員會主任
Banham/Johnson/Rowe:建筑批評的三種方法論
講座嘉賓:張利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教授
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筑師及簡盟工作室主持建筑師
《世界建筑》主編
討論嘉賓
方曉風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
《裝飾》雜志主編
彭禮孝
《城市·環境·設計》(UED)主編
天津大學建筑學院特聘教授
CBC建筑中心主任
人民日報中國城市報社城鄉創新發展專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青鋒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
王子耕
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講師
五、工作營參與人員
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建筑設計企業負責人、品牌推廣負責人,職業建筑師及建筑從業相關人員等。
六、工作營時間和地點
時間:2019年7月23日-7月28日(23日簽到)
地點:北京(具體地點詳見報到通知)
七、日程安排
第一天(7月23日):
9:30-11:30簽到
14:00-16:30參觀講解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第二天(7月24日):
9:00-12:00專家講座
13:30-15:30專家講座
16:00–18:00參觀講解 清華大學圖書館+理學院
第三天(7月25日):
9:30-11:30參觀講解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創新科研示范中心
14:00-18:00專家講座
第四天(7月26日):
9:00-12:00參觀講解 白塔寺片區院落改造
下午 分組討論
第五天(7月27日):
上午 分組討論
下午 分組討論
第六天(7月28日):
返程
八、報名方式
1、報名費2980元(含資料、專家費),食宿及交通費用自理;
2、報名人數 100人;
3、報名截止日期:2019年7月19日17:00(具體截止日期根據實際招生而定,人員招滿,將會立即關閉報名通道);
4、請有關單位積極選派人員參加培訓。請識別文末的二維碼,通過小程序提交報名信息。請參加培訓班的學員提前將培訓費匯入中心賬戶,匯款用途請注明:工作營培訓費。
5、本次工作營記入注冊人員繼續教育選修課12學時。
收款人全稱:中國建筑學會科技培訓中心
賬號:11001085600056021228
開戶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北京甘家口支行
聯系人:牛雨菲 楊隨忠
電話:010-62781318 88082226 15288168624 13910576108(微信同號)
傳真:010-88082226
培訓質量監督電話:010-88082229
E-mail:kjpxzx@Chinaasc.org
中國建筑學會官網:http://www.chinaasc.org
以上信息由CCRRN文徑網絡設計整理
原標題:建筑文化建設與傳播夏季工作營
本文來源:中國建筑學會科技培訓中心網 文徑網絡數據中心:劉紅娟 尹維維 編輯 劉真 方俊 審核
特別提示:本信息來自網絡,如有版權及知識產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