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6251 次 建筑界建筑女神柔性美麗詮釋建筑的陽剛之美
建筑界建筑女神的那些柔性美麗詮釋建筑的陽剛之美
建筑的陽剛之美如何輔以柔性美麗,
女建筑師們非常好的詮釋了其中的韻味!
2004年,扎哈·哈迪德
2010年,妹島和世
2017年,卡梅·皮格姆
我們來扒一扒建筑界的半邊天~
1林徽因
中國著名建筑師、詩人、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建筑師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筑,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后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
林徽因的著作中,建筑學家的科學精神和作家的文學氣質揉合得渾然一體。她的學術論文和調查報告,不僅有嚴謹的科學內容,而且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和贊美祖國古建筑在技術和藝術方面的精湛成就,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而在文學作品中也常用古建筑的形象作比喻,如《深笑》一詩中,就以古塔檐邊無數風鈴轉動的聲音,比喻笑聲的清脆悅耳,直上云天,既貼切,又新穎,別具一格。由于她兼通文理,在建筑學和文學創作上都顯露出驚人的才華,所以在30年代就享有“一代才女”的美譽,被列入當時出版的《當代中國四千名人錄》。
代表作之一:東八寶山公墓
2林瓔
林瓔Maya Ying Lin(美籍華裔,林徽因侄女)。
1959年10月5日生于美國,是著名的美籍華裔建筑師,是林徽因的侄女。林瓔曾被美國《生活》雜志評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一百位美國人”與“五十位美國未來的領袖”,她的作品遍布美國各地。她的最新榮譽是獲得2009年度美國國家藝術獎章,表彰她作為建筑師、藝術家和環保人士的卓著成就。2010年2月25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親自為她頒獎。這是美國官方給予藝術家的最高榮譽,而林瓔是此次獲獎者中唯一的亞裔。
代表作之一:越南戰爭紀念碑
3扎哈·哈迪德
人稱“建筑女魔頭”。伊拉克裔英國女建筑師。2004年第一個贏得普利茲克建筑獎的女性。
1950年出生于巴格達,在黎巴嫩就讀過數學系,1972年進入倫敦的建筑聯盟學院AA學習建筑學,1977年畢業獲得倫敦建筑聯盟(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碩士學位。此后加入大都會建筑事務所,與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和埃利亞·增西利斯(Elia Zenghelis)一道執教于AA建筑學院,后來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1994年在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執掌丹下健三(Kenzo Tange)教席。
代表作之一:MAXXI: 世紀藝術博物館
4妹島和世
日本知名女建筑師,出生于日本茨城縣,F任慶應義塾大學理工學部教授。
妹島和世的建筑風格逐漸的受到世人注目,她與SANAA建筑設計事務所的作品,多帶有重要的“穿透性”風格。大量的運用玻璃外墻等材質,讓建筑感覺輕而且飄浮。亦有報導稱其為“穿透、流動”式的建筑。
代表作之一:新當代藝術博物館
5張錦秋
“從17歲跨入建筑系的大門,我就認定了要當一名建筑師。30歲來到古城西安,50年實踐著我的志愿。我認為建筑師的工作本身沒有什么性格差異。但在執業過程中我逐漸體會到,女建筑師要比男建筑師付出更多的艱辛。作為女性,她無法回避在家庭中應盡的天職,她要克服女性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與生俱來的弱點和特點,她要面對來自社會不同層次的、不同角度殘留的男尊女卑的觀念。因此我對激流勇進的女建筑師都心懷敬意并熱愛著她們。作為一個過來人,我為當代女建筑師們慶幸,因為她們正面臨著我國建筑事業空前繁榮、蓬勃發展的新時代!
1936年生,中國工程院院士。1960年清華大學建筑系本科畢業,1966年清華大學建筑歷史與理論研究生畢業。其后,一直在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從事建筑設計,曾任西北院總建筑師。獲首批“中國工程建設設計大師”稱號,獲首屆“梁思成建筑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陜西省科學技術最高成就獎等。2015年國際小行星組織發布國際編號為210232號小行星為“張錦秋星”。
代表著作:《從傳統走向未來》、“長安意匠—張錦秋建筑作品集”系列(共七冊)
代表作品:
三唐工程,獲國家優秀設計銅獎、建國60周年中國建筑學會創作大獎
陜西歷史博物館,獲國家優秀設計銅獎等4項大獎,2016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
大唐芙蓉園,獲建設部城市規劃設計一等獎、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銀獎等5項大獎
西安鐘鼓樓廣場,建設部優秀城市規劃二等獎
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全國優秀城鄉規劃設計一等獎等3項大獎
陜西歷史博物館鳥瞰
大唐芙蓉園
黃帝陵
中國佛學院參學會館水院
6陳薇
“金陵!烀煨憋L吹細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我生于斯,長于斯,學于斯,至今工作于斯三十年。前十年熱衷講課和行走,又十年潛心歷史和育人,再十年跨越設計和科研。
其實,分界分野不絕對,貫穿貫通卻始終,乃‘投入’二字。
投入教學,獲得永久的師生情誼之溫度;
投入考察,獲得萬象的人生體悟之厚度;
投入史學,獲得智慧的穿越時空之長度;
投入培養,獲得欣慰的青藍勝出之力度;
投入創新,獲得可能的超越傳統之高度;
投入研究,獲得共享的學科合作之廣度。
投入是幸福的。心無旁騖似明鏡,無風是處亦漣漪。有了和孩兒共同成長的陳門大壯、國家精品課程、著作若干、作品幾枚、科研成果幾多……謹于“三八”婦女節之際,謝謝給我‘度數’的人、事和世界!
1961年生,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東南大學建筑歷史與理論研究所所長和學術帶頭人。兼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史學分會副會長、中國科學技術學會建筑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文物局專家組成員等職。
代表著作:
《中國美術分類全集•中國建筑藝術全集•私家園林》
《當代中國建筑史家十書·陳薇建筑史論選集》
《走在運河線上——大運河沿線歷史城市與建筑研究》(上、下卷)
《南京城墻與羅馬城墻比較》(中英文,合作)
代表作品:
南京胡家花園重建——南京愚園重建
金陵大報恩寺遺址公園
胡家花園——立望復橫陳
胡家花園——山水有清音
報恩寺遺址公園與南京城墻
報恩寺碑亭與新館
7何勍
“建筑行業是匹難以駕馭的烈馬,需要漫長的磨練,廝守,方得以熟悉烈馬的習性。當騎手與烈馬合而為一,便沒有什么旅途不可征服。”
“當事業和人生理想融為一體,每一天都是快樂星期天!
“男人女人生而有別,將自己的優勢充分表達,劣勢掩藏。我的特殊情況是,有一個理工男做我的施工圍擋墻,映襯我詩意的朦朧和狂想!
1965年生,中國建設科技集團,中旭建筑設計有限責任公司理想空間工作室主持建筑師。
代表作品:
中新天津生態城民工板房 獲2010第二屆建筑傳媒獎居住特別獎;2011國際建筑師協會斯古塔斯獎。
窨子屋博物館 獲得2016中國建筑師協會建筑創作獎金獎。
常德“老西門”綜合片區改造設計 獲得2016第四屆中國建筑傳媒獎入圍社區貢獻獎。
民工板房
窯子屋博物館
老西門綜合社區
老西門缽子菜館
8彭樂樂
“作為女性建筑師,我個人從業體會是分裂的。一方面從我的工作完成度本身,以及業主對我的工作要求的角度來看,我完全體會不到工作中的女性特征;而另一方面,從社會大背景的角度去看,女性從事建筑業是不合常理的,獨立自主的女性建筑師尤為明顯,明顯的原因是人們關心陰柔的性別是如何和陽剛的職業搭配的!
1967年生,百子甲壹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師。1990年大學畢業于南京建筑工程學院(現:南京工業大學),2001年成立百子甲壹建筑工作室。
在不同功能和不同設計要求的背后,彭樂樂堅持對當代的建筑與城市問題提出具有傳統意識的思考和解決方法,并以此作為建筑實踐的思想基礎。將建筑設計的過程作為對建筑學科研究的過程,力圖在實踐中對中國傳統建筑文化作出當代的詮釋,通過發展傳統的方式積極回應中國城市的急劇發展和變革,尋找在當代語境中,不以失去自身傳統為代價,獲得持續發展的道路。
代表作品:
北京北兵馬司小劇場改造
懷柔楊宋my villa 別墅區規劃設計以及建筑設計
慶慶工作室
百子甲壹建筑工作室
向京+廣慈雕塑工作室
內蒙古包頭市銀洞山莊
貴點國際藝術家交流中心
陳鈺夫工作室
百子甲壹建筑工作室
向京+廣慈雕塑工作室
貴點藝術空間
內蒙古包頭銀洞山莊
9胡如珊
“如果我們認為自己處于低位和劣勢,那么無需多言,別人也會對我們區別對待。呈現好的作品是對偏見的最佳回應。”
畢業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建筑學院,獲建筑學學士學位;后又獲普林斯頓大學建筑及城市規劃碩士學位。在與郭錫恩先生創立如恩設計研究室前,曾任職于邁克爾·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 Architects andAssociates)、普林斯頓的RalphLerner Architect PC、紐約的Skidmore, Owings and Merrill (SOM) 以及舊金山的TheArchitectsCollaborative (TAC) 等著名建筑公司。2015年,被巴黎家居裝飾博覽會評選為亞洲年度設計師;2014年,被英國墻紙雜志(Wallpaper*)評選為年度設計師,同年獲得WAF世界建筑節大獎;2013年,入選美國《室內設計》名人堂;所創立的如恩設計研究室榮獲2011年INSIDE設計節大獎;2010年度英國建筑評論雜志AR新銳建筑獎及美國建筑實錄雜志2009年度世界十大設計先鋒之一。
代表作品:
蘇州禮堂
上海大戲院
雪花秀首爾旗艦店
邂逅——彭博香港辦公室
車庫——汽車服務體驗中心,北京
虹橋天地演藝與展覽中心,上海
Sosharu日式餐廳,倫敦
Jean-Georges 法國餐廳,上海
“似我”品牌旗艦店,上海
創明鳥上海辦公室
Farine 面包房,中國上海
Rachel’s 漢堡餐廳,上海
鄭州建業艾美酒店
西安威斯汀酒店
設計共和·設計公社,上海
水舍南外灘精品酒店,上海
設計共和·設計公社,上海
Flamingo創明鳥上海辦公室
上海大戲院,中國
雪花秀旗艦店 / 零售,韓國首爾
10劉珩
“很多年前,一些人一些書一些建筑一些經歷,影響我走上了建筑的路,那時還只是不知深淺的路,指向未知。幾年后,一個偶然的機會,真實的場地和想象的需求,有了屬于自己的設計機會,初嘗設計的喜悅和亢奮,繼而轉為一輪又一輪的掙扎徘徊妥協斗爭。是堅持還是放棄,是直行還是迂回……每一輪的糾結,推敲和選擇,都把內心的直覺和想象推向外在但更清晰的實在,沒有輕率的妥協,沒有簡單的放棄,沒有無痛苦的捷徑,沒有無原則的力爭,但想象的最終落地,卻能讓所有的痛苦都化解為終極的快樂和繼續前行的動力……
就這樣,亢奮沮喪糾結頓悟,我就這樣一路磕磕碰碰地堅持走了過來,深淺自知;在這過程里,我學會了變通但更加堅定,挑剔但更加精準,煩雜但更加淡定,接地但更加優雅……
很多年后的今天,依然獨立,依然堅持,很難很累,但建筑依然讓我們舉重若輕,痛并快樂著! ”
獨立建筑師, 生于廣州,哈佛大學設計博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建筑碩士。南沙原創建筑設計工作室創建人,主持建筑師;香港中文大學建筑學院兼任副教授;2015-2016年,蘇黎世聯邦高等理工學院(ETH)客座教授,也是ETH建筑學院首位任教的中國教授。
1999年,畢業后的第一個建筑作品“南沙科學館”,獲同行廣泛關注。已完成作品包括連州國際攝影展館、廣州時代美術館、蛇口浮法玻璃廠“浮云”主入口(獲深圳創意設計優秀獎)、蛇口大成面粉廠規劃及建筑改造(入選國際Archmarathon建筑獎,和《世界建筑》城市貢獻獎單元的入圍作品)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公共文化建筑;
有關作品參加了維也納MAK“東亞當代建筑與空間實踐展”以及包括威尼斯雙年展、鹿特丹建筑雙年展、韓國光州雙年展、廣州三年展等建筑和藝術展覽。
2007年入選《文化中國》建筑類年度中國文化先鋒人物; 2012年和她的事務所南沙原創NODE作為全球五個建筑師之一, 被提名參加奧迪國際城市未來設計大獎競選。
洋涌河競渡水閘,深圳
折房子 南京珍珠泉
浮法玻璃廠入口—浮云蛇口,深圳
浮法玻璃廠砂庫改造 蛇口,深圳
還有很多很多建筑界的半邊天
除了以上幾位以外,巴西的非盈利組織Arquitetas Invisíveis公布了一份關于那些在建筑學和城市學里有貢獻的女性的名單。
他們友善地給了我們一份48人的女建筑學家及學者名單,分類成:先驅,被忽略的,建筑學,城市學,景觀建筑學,社會建筑學,可持續建筑學,共7大類。
可能名單里面的人讓你覺得陌生,但現代建筑全靠這些女性撐起了半壁江山。
先驅
被忽略的(女建筑學家)
建筑學
城市學
景觀建筑學
社會建筑學
可持續建筑學
以上信息由CCRRN文徑網絡設計整理
原標題:節日快樂 | 建筑界女神的那些事......
本文來源:建筑名苑網 文徑網絡數據中心:劉真 尹維維 編輯 方俊 文徑 審核)
特別提示:本頁信息來自網絡,如有著作版權及知識產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