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4688 次 園林綠化的藝術化發展
摘要:本文針對園林綠化規劃設計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結合國家綠化方針政策,對于在園林綠化中如何體現藝術美的問題,尋找一些思路,闡述一些想法與見解,并提出可行性措施。...
園林綠化的藝術化發展
王少麗
(西安利群建筑設計工程事務所 710075)
園林作為一種特殊的有形物質,就是在一定的地塊上,以植物、山石、水體、建筑等為素材,遵循科學原理和美的規律,創造出可供人們游憩和賞玩的現實生活境域,并伴隨著人類歷史進程,是城市建設的產物。
一、問題提出
作為世界園林之母,我國園林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商周時期就出現了園林的雛形——囿,歷經秦漢、唐宋至明清的兩千多年的發展 ,造園理論與工程技術得到了豐富和發展,不斷走向巔峰,形成了以皇家園林、私家園林、風景園林、寺廟園林等為代表的中國古典式園林。也正是由于有了這樣深厚的文化底蘊,有時也框住了我們的思維,阻礙了開拓創新的步伐。現今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使得園林綠化未能充分發揮好在城市中的作用。
(一)消化傳統過多;
(二)吸收外來欠妥。
二、可行依據
現在我國的園林規化設計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弊端,在基層縣(市)水平一直上不去,但也應可喜地看到,在新世紀里隨著中國經濟的突飛猛進和思想意識的空前活躍,園林綠化存在著良好的發展基礎和另人欣慰的前景,找到“讓綠色藝術與生態建設相得益彰”在理論和實踐上的依據。
(一)有著良好的綠化意識氛圍
渴求清新空氣,把綠色帶回家,已深入到每個普通百姓心中。家庭生活中鮮花的時尚,社會租擺業的發展,城市建設中見縫插綠,就是鮮活的例子。如北京亦莊——這塊被比喻為“綠肺”的園區位于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博興三路,共分為濱湖游覽區、山林漫步區、景觀大道和休閑健身區。這個“綠肺”不僅為亦莊人提供了新的休閑娛樂場所,更承擔著為周邊廠區、生活區的泄洪、水體凈化功能。 上海,放棄地產開發帶來的豐厚利潤,在繁華地段開辟綠地,如上海濱江森林公園,吳淞炮臺灣濕地森林公園,海灣國家森林公園等。
(二)有著先進的科學技術支持
隨著人類基因密碼的逐步解譯,生物工程技術的發展又上了一個新臺階。通過轉基因手段誘發突變形成植物嵌合體,或者直接嫁接,一種植物能開多種花。依據基因遺傳特性,引種、選育、馴化出多種優良品種;采用組織培養的方法,挽救瀕臨滅絕物種;電腦自動化控制溫室為人們創造出四季色彩繽紛的鮮花藝術景觀;無土栽培技術的運用,將綠色藝術帶入每個角落成為可能。
三、解決措施
園林綠化在創作中如何既要體現藝術,給人享受,又要維持生態平衡,保護好環境,我認為關鍵是要找準切入點,拿準解決問題的鑰匙。
(一)把握住正確的指導思想
在規劃設計中要以中央作出的關于綠化工作的方針政策為指導思想,深刻領會,準確把握其中的深刻內涵。這就是:以加強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為中心;堅持政府組織、群眾參與、統一規劃、因地制宜、講求實效的原則;以種植樹木為主,努力建成總量適宜、布局合理、植物多樣性、景觀優美的城市綠地系統。
(二)從比較差異中繼承傳統與吸收外來
中國的古典園林博大精深,與現代城市園林相比其產生的背景、形成的條件不同:氣候環境條件沒有受到污染,社會文化背景有差異,思想相對保守、封閉,服務對象只是少數人,實施的技術手段比較落后,建設的目的、出發點只是為展示奢侈和供享樂之用,并沒有考慮大多數人的需要。規劃設計中必須考慮這些不同,有所為,有所不為。
樣子好看并且具有一定的屬性,但使用起來不方便的事物是沒有價值的,而既無明確屬性有不便于使用,僅僅是樣子好看的事物便近乎廢品。設計并不是僅僅提供一個用來觀看的東西,美亦是建立在合情理之上,對設計師而言就是意味著責任。“雖由人做,宛自天開”
四、關于園林設計幾點思考
(一)重視總體設計,概念設計問題。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在總體設計中貫穿生態設計的策略,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環境分析——客觀存在
以加強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為中心;堅持政府組織、群眾參與、統一規劃、因地制宜、講求實效的原則;以種植樹木為主,努力建成總量適宜、布局合理、植物多樣性、景觀優美的城市綠地系統。
環境服務于人——由人的融入所帶來的主觀感受。
我們做設計中的很多時候常常在需不需要之間徘徊,環境對人的主觀感受,因個人所處地域的不同,文化的差異,興趣點和習慣的不同而各異 。實際的場地調查分析從進入環境的各種角色入手。社會調查表對于環境作出了適當的評價。園,更不是為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而有意為之的供少數人認同和使用的。而應該從大多數人的需要入手,急人民所急,想使用者所想。
(二)主題景觀
在環境分析的前提下,充分滿足前述的客觀存在。設計中在給人以適用經濟和美感的同時喚起人們的主題思考,賦予教育意義。
受歐洲哲學和科學發展的影響,文藝復興時期以意大利為代表的園林設計思想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像法國的凡爾賽花園,圍繞中軸線的對稱式布置,形成宏大氣勢,不失為精妙絕倫之作,透出西方人注重遵循游戲法則的文化背景。日本的枯山水園林,精心構思,巧妙借喻,小中見大,給人久久回味。西方園林所帶給人的深刻感觸如果用在主題景觀創作上也不失為一種思路。
總之,園林綠化規劃設計應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應符合特定的環境條件,應正確把握好藝術美和生態保護之間的關系——生態保護延續了藝術美,藝術美也支撐著生態保護。具體實踐中,應注重因地制宜,因境而異,有選擇地吸收古典園林、西方園林的藝術精華,從事新的創造,應注重綜合利用城市學、環境保護學、城市生態學、環境心理學等方面的理論來指導園林規劃設計;應在滿足生態環境質量提高的前提下,去營造景觀,去創作雅俗共賞的園林藝術美,為實現“優良的人居環境、優質的生態環境、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孔德建《中國園林史》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年3月1日
2、吳家驊《景觀形態學》 2000.4
3、明計成 《園冶》
(本文來源:陜西省土木建筑學會 文徑網絡:文徑 尹維維 編輯 劉真 審核)
·科技創新數字賦能構建智能建造發展“長沙模式”
2024-3-20
·發展綠色建筑助推轉型升級中建集團以科技創新助力智能建造
2024-3-20
·全國人大代表徐勝杰代表建議扶持智慧建筑發展
2024-3-20
·在氣候和環境問題嚴峻變化下綠色建筑出版研討會共謀發展
2024-1-25
·河南省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提出河南省裝配式建筑發展策略
2024-1-22
·加快建筑業數字化轉型步伐推進智能建造發展
2024-1-8
上一篇: 夏熱冬冷地區綠色辦公建筑的理念與實踐 |
下一篇: 綿陽市游仙區吳家村居民安置小區災后重建規劃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