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土木建筑網首頁 > 學術研究 > 課題研究 > 解析侗族傳統建筑

閱讀 4573 次 解析侗族傳統建筑

摘要:文章通過對侗族干欄式民居及鼓樓、風雨橋的現狀分析,闡述了侗族獨特的建筑形式及其傳統村落的文化脈絡。...

解析侗族傳統建筑

任娜 張一兵 鞠雅其 王蕊

中國礦業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江蘇徐州221116

1、侗族地區的氣候及地理分布

    侗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侗族主要分布在湘、黔、桂三省()交界的山區和一些平壩上,其地呈西北高東南低的態勢,海拔為300m2000m,屬世居大山深處的民族和典型的山地農耕民族。侗族生活的地域為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的分水嶺。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晨昏多霧,雨后爽朗。年降雨量平均為l200mm左右,年平均氣溫在16左右。

    侗族地區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為了方便生活,利于生產.村寨大都選在緩坡上、山坳和谷地之中,背靠起伏的大山,面臨蜿蜒的溪河,環境強調依山傍水,尤其講究山與水的配置是否和諧。

2、侗族建筑形式的現狀與特點

    2.1干欄式民居建筑

    (1)干欄式民居緣起

    在地上或水中打樁立柱,樹欄桿,將房屋構筑其上,用這種方式修建的房屋通稱干欄式傭建筑(1)。干欄建筑最初的功能是防水淹,防潮濕,防蟲蛇,防野獸等。這是由地理地貌,氣候條件,生態環境,森林資源以及文化傳承等諸多因素決定的。

    干欄建筑歷史悠久,雖歷經發展與演變,仍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干欄建筑的發展大致經歷了5個時期,巢居——柵居——干欄——半干欄—地面木構房屋。

    (2)于欄式民居根據地形地勢的不同,可分為以下類型:

 

    3.2侗族建筑,須現代化

    侗族地區建筑可以說是原生態建筑,但須現代化,要因地制宜適應環境,就地取材便于建造。侗族大部分干欄建筑的房屋支撐結構和墻體圍護的材料是木材,石材主要用于柱礎石級,在經濟欠發達地區仍有許多用土坯作圍護墻體。

    侗族建筑存在占地偏多,使用標準低,衛生條件差,有的人畜共用,無衛生間;有的無窗,無廚房,用火塘燒飯,取暖,照明,煙熏火燎,通風采光差;有的無上下水,木結構草頂易失火等問題。近年新建民居除用傳統干欄式結構外,有的改用磚柱甚至鋼筋混凝土結構,增加廚房衛生間和水電設備,既繼承了傳統,又適應現代生活。

4、侗族建筑未來的發展

    4.1侗族建筑的可持續性發展

    侗族建筑由于更多地扎根在歷史,所以會帶上一些封閉和保守的性格,以至于在迅速發展的技術革命面前,今后可能被作為淘汰對象而削弱。侗族建筑在“可持續發展”的引導下,可以更具有民族性,同時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全球性、民族性和地域性之間也會有更好的結合。

    (1)人與自然的親和關系,天人合一的時空意識

    侗族建筑作為人工產物的中華建筑文化,是侗族人與大自然不斷進行親密對話的文化結晶。它所傳達的是一種屬于侗族人所特有的精神信息,打上了制度與傳播文化的文化烙印.物質一精神一制度一傳播,是中華建筑文化性格的4個層次。

    (2)恢復原有的面貌并加以保護

    侗族建筑承襲中國傳統建筑以木構架為主的建造體系.但建筑表面的油漆彩繪等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風化或剝落損壞。因此,侗族建筑應該引起相關文物保護單位的注意.并采取相應的維修手段進行保護和復原。

    (3)應開拓性地、創造性地看侗族傳統建筑文化

    侗族建筑是地區的建筑、民族的建筑、時代的建筑。在文化變遷的過程中,侗族形成了獨具自身民族特色的文化氛圍。我們應弘揚先進文化與民族精神,擴大對侗族歷史文化遺產的教育,開拓性地、創造性地看侗族傳統建筑文化。

    4.2侗族建筑歷史文化脈絡的發展

    (1)保持侗族傳統村落的民族文化吸引力村落是有別于城市、集鎮的一種基本聚落類型,侗族傳統村落經歷了千年的發展過程.以于欄建筑為代表的文化脈絡勾畫了她發展的軌跡。

    傳統村落的文化形象由其建筑形式及環境布局構成。以貴州侗族傳統村落肇,黎平縣地區以山地為主,肇興侗寨則處于狹長谷地,侗族建筑密集,形成罕見的布局風格。侗族村落的文化形象從布局上看,宜可分為點狀、線狀和面狀3類。

    點狀建筑文化形象為5座鼓樓,鼓樓是全寨中最高的建筑物,并且分別位于村寨5個團的中心,房屋環繞鼓樓而建造.鼓樓是村寨的標志和象征。線狀建筑文化形象由從村寨中穿行而過的溪流,以及坐落在溪流之上的6座風雨橋構成.并以它獨特的建筑形態為整個村寨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面狀建筑文化形象為狹長帶狀的干欄式民居建筑組團,它的布局是圍繞著鎮中的5座鼓樓而展開。肇興由5個團組成,分為仁團、義團、禮團、智團、信團。這種面狀建筑群雖然其問遭受很少部分現代建筑的穿插與切割,但是由于布局集中,基本上沒有喪失面狀整體性。

    村落的發展與城市的發展一樣,也遵循著自己的文化脈絡。侗族傳統村落的歷史文化脈絡發展不應減弱和消失,相反應更加努力加強保護它。正是它的民族形象決定了侗族村落的民族文化特征。要保持侗族村落的文化吸引力,必須保護侗族建筑文化,全面打造新的侗族村落的民族文化形象。

    (2)侗族建筑歷史脈絡延伸的需要

    建筑文脈講的就是過去——現在——將來,猶如一條河在運動、變化、發展,其中必須有繼承和創新。

    侗族經歷了千年歷史發展,無論是歷史建筑還是新建筑,都具有記憶性。沒有歷史建筑,就沒有歷史記憶。破壞了歷史傳統建筑,也就破壞了發展的歷史,侗民族本身也就失去了發展的脈絡,也就減少了它的可讀性。

    提出侗族建筑的文脈并非眷戀過去,而是要發揚其歷史文化中的精華。文脈本身意味著不斷發展,停止發展無異于切斷文脈。延續必須變異才能有生機,侗民族總要發展,總要改造,當然不能為記憶而拖殘守缺,應以人為本,勿使侗民族自己都失去了記憶。

5、結束語

    侗族建筑歷史脈絡與文化淵源探討,通過對侗民族的建筑形式及其傳統村落的分析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侗族人民在村寨選址、布局、營造,以及審美和文化上追求萬物有靈”、“神人臺一”的哲學思想。另外,木構干欄至今也并未完全退出歷史舞臺。相反,倒是大有可能以新的面貌再度登臺。

    作為民族文化遺產的侗族建筑也正在受到來自人類自己的威脅。對侗族傳統建筑的保護不應是孤立的保護,而要合理地給予它在功能和景觀方面的有效利用,也要努力使它融人到社會現代化發展中來。有效利用侗族傳統建筑,并繼承發揮著原有的功能是對侗族傳統建筑最好的保護利用方式。侗族傳統建筑和歷史環境是不可再生的,應以人類的合理活動賦予侗族傳統建筑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l】王紹周,中國民族建筑(第一卷【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2】楊權[侗族],北京:民族出版社【M】,l992

3】劉鋒,龍耀宏[侗族】.貴州蔡平縣九龍村調查【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4

4】蕭加,中國鄉土建筑【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

(本文來源:陜西省土木建筑學會  文徑網絡:溫紅娟  劉紅娟  尹維維 編輯 文徑 審核)

關于 侗族 傳統 建筑 的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国产精品成人四虎免费视频|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四虎在线成人免费网站| 久久成人午夜电影mp4| 在线观看成人免费| 久久成人免费大片| 成人a一级试看片|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成人a人亚洲精品无码 |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四虎成人免费网站在线| 成人看片app|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成人国产在线不卡视频| h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 日本娇小xxxⅹhd成人用品| 中文字幕无线码欧美成人|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选免费视频| 成人永久免费福利视频网站|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亚欧成人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国产成人十八黄网片|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天天欲色成人综合网站| 成人av电影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福利电影| 成人亚洲综合天堂| 国产成人黄色小说|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 3d成人免费动漫在线观看|